在這篇文章中:
儘管今年全球面臨關稅政策、市場波動與經濟放緩等不確定性因素,美國股市仍持續展現強勁韌性。貝萊德投信分析,美股投資價值仍受到五大核心因素支撐,包括企業獲利穩健、AI 主題驅動營收成長、政策環境轉趨有利、估值合理具支撐力,以及美股在結構性成長領域的全球領先地位,使美股在波動市場中展現相對吸引力,投資人可望透過精選標的參與長期成長機會。
貝萊德 iShares 亞太區主管 Nicolas Peach 表示:「儘管全球政經情勢充滿挑戰,我們仍看到美國企業展現高度韌性與創新動能,尤其 AI 主題正快速擴散至醫療、工業與金融等產業,為企業帶來實質營收貢獻。我們認為,美股的中長期基本面仍具支撐力,投資人可聚焦營運效率高、能夠善用新科技的優質企業,掌握下一階段成長機會。」
2025 年上半年雖面對中美貿易緊張、政策變數與全球經濟放緩等挑戰,但美國企業的獲利表現依然出色。貝萊德預估,標普 500 指數全年將實現 7% 獲利成長,並於 2026 與 2027 年持續加速,顯示基本面穩固且具韌性。
AI 主題已不再專屬科技業,正逐步拓展至金融、醫療與工業等傳統產業,協助企業提升效率、創造營收。AI 相關類股對標普 500 企業的淨利率貢獻正持續上升,成為驅動企業獲利與創新的長期利多。
美國關稅措施一度造成市場震盪,但隨著經濟衰退風險下降、企業與消費者信心回穩,加上美國政府積極推動製造、研發與基礎建設的稅收優惠政策,並放寬對銀行與工業的監管,皆為股市注入更多動能。貝萊德預期,2026 年聯準會有望啟動降息循環,有助推升市場估值與資本支出。
目前美股估值雖高於 20 年歷史區間,但在企業獲利強勁與利率下行預期的雙重支撐下,仍具合理性。歷史數據顯示,在獲利成長高於中位數、且聯準會啟動降息的環境下,標普 500 本益比有 90% 的機率會上升,顯示高估值背後為企業基本面所撐。
即使美元走弱促使投資人關注歐洲與日本市場,美國企業的創新能力、流動性與成長潛力依然領先全球。特別是在 AI、醫療創新與基礎建設等領域,美股提供的結構性成長機會難以取代。貝萊德看好高品質的景氣循環類股與大型龍頭股,尤其是具備定價能力、資產負債表穩健、積極導入 AI 與數位轉型的企業。
儘管仍存在利率反彈、政策變數與消費疲弱等風險,但多數利空已反映於股價中。在聯準會與財政部可能出手支撐經濟的背景下,市場下行風險相對有限。貝萊德建議投資人聚焦營運效率與創新能力強的企業,透過產業輪動與分散配置策略,把握美股長期成長契機。
更多鉅亨報導